泡茶的那个叫什么名字,我们都知道,茶叶是一种非常好的饮品,不仅可以清热解毒,还可以美容养颜,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喝茶。但是你知道吗?其实喝茶也是有很多讲究的,如果不注意的话,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。尤其是这3种茶,喝了会伤肝,很多人都不知道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。第一种就是是绿茶,绿茶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茶,很多人都喜欢喝。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茶友来聊天。
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:“我现在都不敢出去喝茶了。”
村姑陈满脸疑惑,此话怎讲?
茶友谈起了身边的朋友,他说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仿佛个个都变身茶人,嘴里时不时就会蹦出几个专业名词。
什么醇厚、回甘、生津……而自己则一秒蒙圈,因为压根就听不懂。
还有一次,遇见了一位茶艺师,喝茶时也说了一大堆名词。
这无疑是在对牛弹琴,再次让自己陷入了尴尬境地。
最后,茶友问我:村姑,你能不能推荐和茶文化相关的书籍,让我学习学习?
其实,大可不必如此焦虑。
喝茶这件事,除了用耳朵听,用眼看,最重要的是用嘴喝。
书看得再多,也未必称得上懂茶,反而容易陷入各种误区。
照着书上指导的内容喝茶,只会越喝越迷糊。
倘若真的觉得知识储备太少,那么,今天为大家列举8个茶桌上经常出现的专业名词。
读完之后再去喝茶,兴许会有新的感悟。
《2》
名词一:回甘
在《茶叶感官审评术语》当中,对回甘的定义是:回味较佳,略有甜感。
但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,大部分茶友还是很难理解。
具体来说,回甘是一种舌头独有的感觉。
当茶汤咽下喉咙之后,舌面上会有所反应。
在舌头正中的那一大片面积上,能感受到茶汤经过之后,各种物质冲刷我们的舌面,带来了一股余韵。
表现为,虽然茶汤已经顺着喉咙流下去了,但舌面上却生出丝丝清甜的感觉。
清甜中,还不失丰富的茶香,是一种湿润且舒服的感觉。
茶叶有回甘,则代表品质不错,内含物质丰富。
反之,若没有回甘,或是很弱几乎感受不到,则代表品质太差。
《3》
名词二:生津
生津与回甘,往往是结伴而行。
从字面上理解,生津,就是生出唾液。
炎炎夏日,口干舌燥,很多人选择用好茶来生津止渴,满足饥渴的味蕾。
可见,生津感是舒服的,有缓解口渴的效果。
而茶汤喝进嘴里,之所以会有生津感,还是因为体内所含有的营养物质。
这些养分,在沸水的激发下,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,再被我们喝进嘴里。
如此一来,便会对舌头产生刺激,令舌面上形成一种津液横流的感觉。
同样的,并非所有的茶叶都会生津。
只有那些内含物质丰富,养分含量高的茶,才会有明显的生津感。
好茶的生津,迅速而猛烈,仿佛舌底鸣泉,曼妙无比。
《4》
名词三:醇厚
日常生活中,许多老饕会用“醇厚”来形容一杯茶汤。
时至今日,已经出现滥用的迹象了。
因为不管是什么品质的茶,喝进嘴里,都有人提“醇厚”二字。
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认为,茶味越重,苦涩感越强的茶,就越醇厚。
其实是大错特错了。
醇厚,指的是茶汤中的内容物丰富饱满,喝起来浆感丰润,劲道感足。
所以,茶汤醇厚与否,要看品质。
至于前面说到的茶味浓,苦涩感强,和醇厚并没有什么关系。
茶汤是浓是淡,得看冲泡,加大投茶量或者闷泡,就能把一款茶泡得很浓很苦。
所以喝茶时,千万别把一杯浓酽苦涩的茶,当成是醇厚。

《5》
名词四:鲜爽
提及鲜爽,曾经是绿茶的专属。
而随着白茶的复兴,其以“鲜、香、醇、爽”为特点,再次俘获了大众的心。
实际上,如今很多的茶类,都走向了鲜爽化。
比如我们福建桐木的红茶,无烟的正山小种,以及金骏眉,鲜爽感都很明显。
茶叶当中呈鲜爽感的物质,主要是茶氨酸。
所以,只要茶氨酸的含量足够高,茶叶喝起来就会有鲜爽感。
简单理解,鲜爽感就像是吃了一根刚刚采摘下来,鲜嫩无比的黄瓜。
汁水丰沛,鲜嫩多汁,吃进嘴里爽口极了。
尤其是一些产区条件好,如太姥山高山、桐木高山等地出产的茶,鲜爽感就会特别强烈。
那种空灵隽秀的感觉,是高山专属的韵味。

《6》
名词五:喉韵
顾名思义,就是喉咙上的感觉。
很多茶友在品茶的时候,只在乎入口的感受,却忽略了咽下之后,喉咙是否舒服。
而喉韵,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因素之一。
以岩茶为例,根正苗红的正岩茶,喝完之后,不仅舌面上清清爽爽,喉间也觉得清凉舒爽。
正岩山场的幽深,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喉韵。
如琼浆玉酿般的汤感,密密匝匝,落在喉咙处,回味悠长。
也只有极富内容的好茶,才能拥有这般体验。
一般来说,这些好的感受,包括回甘、生津、醇厚、喉韵等,都会一起出现。
这便是为什么,同样是茶,有的茶喝起来舒服,有的茶则平平无奇。
劣质的茶,暂且不说喉韵微弱,甚至还可能锁喉,带来不好的喝茶经历。

《7》
名词六:锁喉
所谓锁喉,指的是茶汤咽下后,喉咙部位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。
或干涩,或麻痒,或有异物感等。
仿佛被人扼住了喉咙,才被形象地称为“锁喉”。
正常来说,会带来锁喉感的茶叶,其品质往往存在严重的缺陷。
所以,大家遇见涩麻锁喉,没有回甘和生津的茶,千万别买。
这类茶,只适合当作肥料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喝进身体里,没有多大好处。
《8》
名词七:闻香
在正式品茶的时候,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,叫做闻香。
闻的,自然是茶香。
不少新茶友会好奇,喝茶不就是喝杯子里的茶水吗?为什么要闻香?
其实,茶叶所散发出来的香气,也能判断品质的好坏。
我们可以通过闻干茶香、盖香、挂壁香、落水香、叶底香等方面,全方位捕捉一款茶的香气特征。
知道它的香气是单一还是多变,是浓郁还是微弱,是纯正还是混杂……
并且,闻香还分为热闻、温闻和冷闻,也就是随着盖碗温度的变化,感受不同温度下茶香的变化。
另外,不同茶类有不同的香气特点,这些都需要各位茶友自己去体验和感悟。
《9》
名词八:茶气
最后一个,我们说个最多人好奇的词语,茶气。
在茶圈中,茶气堪称万精油般的存在,任何茶都能形容“茶气足”。
但“气”,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,特别虚无缥缈的东西。
玄之又玄,总能勾起人的好奇心。
说到底,茶气没有特指某种感觉,也没有特指某种感官,那是一种综合的感觉。
千人千面,有人用“茶气足”表示“茶汤苦涩”,也有人觉得喝茶会出汗,就是茶气足。
可大家都知道,茶汤苦涩,意味着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太高。
喝进肚子里,容易对胃部产生刺激。
喝茶出汗,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尤其大热天喝热茶,谁不出汗呀?
因此,茶气这个词,个人不建议用。
老老实实地用香、醇、韵、鲜这些词,来形容一款茶,不好吗?
《10》
归根结底,这些专业名词,也是人为想出来的。
是根据茶香、茶味的表现,用我们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,去尽可能贴切地形容出来。
当然,最快学习的办法,就是自己多喝多学。
毕竟,每个人对茶的理解不一样。
同一杯茶,也会有不一样的见解。
况且,如今故弄玄虚的人太多了,把茶说得模棱两可的人一大堆。
最关键的,是有自己的见解,不要人云亦云才是真。
更多关于喝茶的知识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本文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