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方人喜欢哪些茶叶,中国人喜欢哪些茶叶,这些都是不一样的。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,各地的饮食文化也是不一样的,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,有很多的茶叶都是是很受欢迎的。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,中国最受欢迎的5种茶叶,第一种是绿茶,第二种是红茶,第三种是乌龙茶,最后一种是白茶。这些茶叶是非常好喝的,不知道你喝过几种呢?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。
最先把茶叶玩出文化范的,当属中国。
绿茶和红茶的这种分类方法,可不是因为他们茶树品种的不同,而是因为他们的加工程序不同。
在茶叶加工过程中,有一个重要的工序:发酵。绿茶最省事儿,不用发酵。
▲茶叶发酵
如果不嫌麻烦,逐渐加大发酵程度,会依次得到白茶、红茶、清茶、红茶和黑茶。黑茶是接近百分之百发酵。
按照大数定律,应该是从绿茶到黑茶产量依次递减才对,毕竟人从骨子里是懒得嘛。
但实际上,绿茶与红茶并驾齐驱,而且分了阵营:东方人的我们大多爱绿茶,西方人却普遍认为红茶才有范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▲红茶
1、远洋带货小能手玩砸了
西方人喝到地道的茶,是在中国,不过当时他们喝到的是绿茶。这一喝,便让他们念念不忘。
16世纪,欧洲的航海技术发展迅速,已经具备远洋带货能力。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上,英国的这些代购小能手们,丝绸、瓷器、香料、茶叶,弄了个遍。
从我国东南沿海出发,直插马六甲海峡,当时天杀的苏伊士运河还没有通航,只能绕道好望角,跨过整个非洲西岸,到达欧洲。如果是英国船,还要再跨过欧洲西岸,才能辗转到达英吉利。

▲海上丝绸之路
这些代购们也真是拼了,当然,中国的土特产,让人为之疯狂,利润够高。
不过,当时在中国装船的可是绿茶,经过一路环游世界的颠簸,海上的空气又比较湿润。等到欧洲的时候,保质期早已经过了。
想一想这酸爽的感觉,估计是把欧洲人给喝蒙了:怎么茶叶里有股鞋垫的味道!

▲绿茶
后来才找到原因,绿茶,讲究喝个新鲜,放了100天再喝,那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情怀的。如果要是明前茶,估计做茶叶蛋味道都恶心人。
这一次,欧洲的带货小能手们玩砸了。
▲茶山
2、桐木关的红茶,欧洲人的心头好
17世纪,我国武夷山桐木关。
这里常年云雾缭绕,气候温润。在春茶季节,又是细雨绵绵,日照很少。
如果都按照绿茶的工艺来加工,一百天后喝到的茶叶,估计和欧洲人喝的茶叶差不多。
▲桐木关保护区
桐木关的松树很多,当地的茶农砍下松柴,把茶鲜叶置于松柴之上,进行烘烤发酵。
经过这样的处理,茶鲜叶还吸足了松脂味,泡出来的茶汤还有独特的花果香。
这就是红茶的雏形。
▲红茶
欧洲代购们又扫了一批货,这回很成功,当时欧洲的皇室和贵族们都已经疯狂了,红茶迅速干掉了绿茶和其他茶种,成为了下午茶的头牌。
这次之所以反响这么好,是因为红茶的发酵程度很高,长时间长距离的运输,对其口感影响不大。所以欧洲人喝上了接近原汁原味的红茶。
红茶因为发酵程度高,颜色接近黑色,茶汤颜色很深。所以英语里面把红茶叫“black tea”(直译为黑茶)。
▲红茶
后来,我们向欧洲第一批开通商口岸的城市中,就有福州,茶叶贸易是原因之一。
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崛起,英国人将红茶也带到了全世界。所以目前从全球的产量来看,红茶要高于绿茶。
绿茶主要还是中国人喝。
▲中国茶区分布
3、红茶成为西方“国民饮料”
时至今日,尽管我们的物流四通八达,即使是跨国物流,运个保鲜绿茶还是不成问题的,但是依然没有夺走红茶的市场占有份额。
一方面是因为口味习惯。西方人喝红茶喝了几百年,而我们喝绿茶喝了上千年。所以“中绿西红”是主流格局。
比如,安徽的祁门红茶,大部分出口,小部分内销。

▲祁门红茶
西方人,中午不好好吃饭,汉堡薯条草草应付,下午需要来点高糖高脂的零食给他们“回血回蓝”。
红茶非常适合这一角色,加一袋牛奶、两块糖、三片柠檬,都能hold得住。想一想,如果是绿茶加这么多小动作,估计又是鞋垫的味道。
▲新摘的西湖龙井
而且欧美的水质偏硬,绿茶的鲜爽还真泡不出来,但红茶受到的影响不大。再加上西医对红茶有助健康的大力推崇,让其很快成为国民饮料。
我们国人,大多是一杯绿茶,待客接物。定期去尝尝丰富繁杂的其他茶种,去感受生命力的颜色。
本文标签: